7月19日訊: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海南迎來了第一次開發潮,雖然帶來了海南房地產業的短期繁榮,但也將無數爛尾樓留在了這個熱帶島嶼。兩年前,眾多開發商又重新進入海南,在這個號稱“健康島”、“生態島”、“陽光島”的東南西北各個方向的海濱上,掀起了新一輪的開發熱潮。
往北看,富力地產在海口、陵水、澄邁獲得了三塊土地的開發權,擬投入重金在海南打造三個高檔次的度假區。根據富力公布的相關資料,富力在陵水香水灣取得了167萬平方米,在海口西海岸取得了45.2萬平方米,在澄邁取得了450萬平方米的土地開發權。而另一個地產大鱷萬科則以拍得富春東方股權的方式,控制了海口的浪琴灣項目。
在東海岸,沿線的文昌、瓊海、萬寧、陵水等地都有項目處于進行時。去年10月,華潤集團在萬寧石梅灣投資7億元的五星級艾美濱海度假酒店已經動工;在萬寧,中信集團同時動工興建5座五星級的度假酒店;廣東雅居樂則獲得陵水縣清水灣2萬畝土地開發權。
西南海岸熱度更甚,三亞的海棠灣吸引的不僅是上海一些大企業集團,更有李嘉誠掌舵的和記黃埔。就在去年年底,太合地產注資成立“樂東濱海城市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在樂東縣打造面積達到十幾平方公里的龍棲灣旅游度假區。
有人稱這是海南第二次開發潮,且這次眾多巨頭的著眼點不再是海南自身的房產消費能力,而是紛紛打造“度假房產”。
“旅游地產”依賴的僅僅是旅游本身,其助力主要是“假日經濟”的拉動,而對于廣大國民而言,旅游是短期和非持續性行為,這就造成了地產概念的相對弱化,在產業發展鏈條上形成瓶頸。
而“度假+地產”的模式能更多地發揮房地產開發的作用和經濟拉動力。一方面,度假區等房地產建設項目不僅服務于旅游觀光,還要增加度假用的賓館、酒店、度假村、娛樂設施和配套的商業中心等的比重,為旅游度假服務;另一方面,游客住下來了,又會產生真正的穩定商業,促進商業地產的進一步繁榮。此外,還要看到,不管是對當地原住居民、還是外地投資客,又可以將度假區的房地產作為一種投資選擇。
目前,通過近幾年的市場反饋,統計數據已經在為海南的新開發潮和這次開發潮中的新經濟標簽提供信心:四年前海口市的外銷比例只有百分之十幾,而現在一下子猛增到了70%;就是省內二三線城市的樓盤中,超過六成以上的房產也是被島外人士所購買;如今,海南已經成為全國度假房產市場的領跑者,在三亞、樂東沿海一帶的海景房、度假房產的市場甚至占到了7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