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人也許并不知道,海南島的最西角是一處叫做魚鱗洲的地方。
海南日報報道:魚鱗洲風景區位于東方市八所鎮西南的海灘上,距市區4公里,清康熙年間這里就是海南的風景名勝地。距景點約七八公里的八所站是西環鐵路線上除海口和三亞外唯一可以上下客的站點。雖然沒有公交車從市區到這里,但游客只要花上幾塊錢租上一輛“風采車”,十多分鐘就可以到達魚鱗洲腳下。 魚鱗洲是一座雄偉挺拔的濱海石山,山巖重疊,高90米,為八所港的最高點。據清道光《瓊州府志》記載,“突起一峰高30丈,石洞高下重疊如魚鱗,故得名。” 魚鱗洲面臨波濤翻滾的大海,奇峰林立,巖石多姿,綠草灌木鋪地,長年山花爛漫。這里的海灘并非是細沙,而是小粒的石子。光著腳丫走在上面,除了松軟還有些許的刺痛。海面上碧波萬頃,小船穿梭,海鷗翔空;海風推波助瀾,海浪撲打在石壁上,濺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沉雷般的濤聲輕重有序,節奏均勻。許多海釣愛好者,不時來到海邊巖石上,舞竿甩線。 古人唐之營游覽魚鱗洲有詩云:“魚鱗洲聳接云煙,策枚登臨別有天。怪石回環看不厭,奇峰重疊翠相連。泉流一井清如許,浪擊千層勢欲顛。海上仙山何處覓?分明此景是神仙。”詩句道出了魚鱗洲秀麗的景觀。詩中的“泉流一井”是指洲上一口十分神奇的石井,此井常年泉水不涸,清甜爽口。在井的西邊可以看到有一洞,洞壁險陡,極難攀登,海鳥在洞里的石壁縫穴中筑巢營窩,繁衍生息。 魚鱗洲有山有海,有石有水,景觀秀麗而奇特,自古流傳著一個神奇的傳說。遠古時候,魚鱗洲居住著一戶黎民,夫妻倆十分恩愛。丈夫出海捕魚,妻子在家織網織布,日子過得很甜蜜。后來,來了一隊官軍,要把他倆趕進深山老林,丈夫奮起反抗,因寡不敵眾被殺身亡,敵軍把尸體拋入大海。海里的水族十分同情他的不幸遭遇,海龜海蟹一擁而上,又把他的尸體送到海灘上。他的妻子見到丈夫的尸體,極度悲傷,第二天便死去了。她變成了海燕,日夜不停地銜泥掩蓋丈夫的尸體,日長月久,便把墳墓壘成高山,泥土重重疊疊的很像魚鱗。當地百姓為了紀念這對夫妻,便把這地方叫做魚鱗洲。 魚鱗洲面臨浩瀚的北部灣,海水微波蕩漾,是個非常理想的天然濱海游泳場。海灘上三個大人正帶著七個小孩玩耍,他們是專程從大田坐了50分鐘的車來游泳的。每逢節日,他們都會來這里游玩。據說,每年的端午節和中秋節,這里都非常熱鬧,沙灘上坐滿了來游玩和賞月的青年男女。 | |
|